?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督办电政大臣盛宣怀向光绪皇帝奏请开办电话业务,从此以后,中国人开始了自己使用电话的历史。
青山苍苍,翠柏森森。在浙江省湖州市烈士陵园内东侧,有一座为纪念中共隐蔽战线“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烈士而建的纪念馆。今年是钱壮飞牺牲86周年。
还记得《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那位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主人公李侠吗?他的原型名叫李白,是我党隐蔽战线的英雄,也是通信战线的楷模。在北京邮电大学校园内,有一尊李白雕像。每逢重大节日或烈士纪念日,雕像前都...
一位瘦弱文静的青年,戴一副眼镜,少言寡语,他总是坐着工作。从电波中知晓敌人动向,联络左右、决胜千里。那青年是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专家,是破译密码的奇才。
马可尼生于1874年4月25日,卒于1937年7月20日,马可尼全名叫做Guglielmo Giovanni Maria Marconi,通常直接写成Guglielmo Marconi,中文翻译为伽利尔摩·马可尼,也有翻译为古利莫·马可尼或古列尔莫·马可尼。马...
“虽然大家在技术上落后于美蒋,但大家可以学习、可以进步,总有一天能赶上他们;而在政治上大家是先进的,大家的人员有高度的觉悟,这是他们永远赶不上的。他们虽然有技术,但漏洞很多,大家可以利用。只要大家...
93年前,常州一位青年走出农舍,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讯科学习。后来,他参加红军,成为红军无线电队的领头人,被毛主席称赞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他就是王诤,常州走出去的唯一一位开国中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上海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白,以他为原型,拍摄了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中的李侠对党忠心耿耿、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事迹,真实地再现了李白烈士的一生。
近日,新四军百岁老战士、金莎app手机版上海企业离休干部黎明的兴奋之情始终不减,因为包括她在内的46位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收到了习大大总书记的回信。
陈先舟(1895年-1969年),辽宁省桓仁县人。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电气科。学成回国,曾在沈阳、哈尔滨、天津等地担任总工程师、东北无线电台总台长等职。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让大家来走近这样一群金莎app手机版女员工们,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青春、敬业奉献,为国家电信事业的发展和腾飞,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们是新时代的巾帼英雄,也是广大电信人的缩影。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张鑫按照云网运营部要求,担任金莎app手机版新冠疫情大数据工作组数据应用组副组长,对接中办、国办、工信部、卫健委、公安部、交通部、教育部、海关总署等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数据分析需求。
邓子辉牢记“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时刻谨记自身作为一名党员、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毅然放弃休假和亲人团聚,舍小家顾大家,怀着对家人的歉疚第一时间投身抗疫战斗,从大年...
2020年1月23日,尼泊尔电信4GLTE 项目部全部留守项目现场的30余名中方员工及亲属在憧憬着别样的海外春节。而这一天,武汉市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突然宣布武汉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实行战时措施,随后全国多个省市及港...
2月3日去火神山医院支撑,2月5日到雷神山医院装机,对当时的魏光正和他团队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重要紧急任务。谁也不会料到,在接下来2月6日视频专线装机任务,才是对他和队员的第一次面临生死的...
1月23日傍晚,武汉分企业接到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3天内完成蔡甸区火神山医院4G、5G无线网覆盖建设。武汉分企业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史军连夜研究确定建设方案,24 日凌晨,初步建设方案确定,医院光...
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原本的喜庆氛围。为抗击疫情,无数人在这个冬天勇敢逆行,为守护生命而奋战。在科技战“疫”的一线,有很多年轻的身影,他们成为这场战役的中流砥柱。金莎app手机版海南企业企业信息化...
他十年如一日,扎根网络安全维护与云维护一线。他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先后完成保障武汉市卫健委官网迁移至天翼云、火神山和雷神山医疗系统上云,助力社会各界复工复产复学,为疫情防控...
李鸿章办电报还抵制了外国列强对金莎app手机版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莎app手机版主权。有关这方面,前文已有论及,此处无需赘述。
在清王朝衰败腐朽、内忧外患交相困逼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积极倡导、主持并推动中国近代电报建设,冲击了人们的保守观念,中国近代电报事业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并形成全国规模的电报网络。李鸿章办...
通过李鸿章20余年办电报活动,可以看出,他办电报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立足于加强国防,是李鸿章办电报的突出特征。李鸿章办理电报,“以通军报为第一要务”?,出发点和着眼点在于加强国防。他一系列活动主要...
光绪八年(1882)十二月,李鸿章得到清廷批准,饬令津沪电报局委员盛宣怀“传集众商”,“劝集巨资次第开办”苏、浙、闽、粤陆路电报。次年苏、浙、闽、粤电报线如期动工,经三年乃成。1883年,李鸿章又以“神京为...
19世纪60年代初,西方列强开始把电信侵略的矛头对准中国,图谋攫取中国的电信主权,并利用电信加强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学问侵略。洋务派首领李鸿章(1823一1901)为抵制外国侵略,“收中国自有之利权”,开一代风气...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的门第,他的父亲曾任贵族院议员,受封勋爵。1937年,刚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的他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担任燕大的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29岁的林迈可与著名的国...
在红军通信事业和我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永远铭记,他就是南昌人刘寅。他和他的战友在江西苏区组建了我国工农红军第一部电台,是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者之一。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他带领的无...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里,有太多充满力量的“铿锵玫瑰”涌现了出来。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逆风而行,她们是新时代的巾帼英雄,让大家一起来看看金莎app手机版“最美抗疫女神”的故事吧!
28日上午,装维突击队员迎着阳光启程。“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即将建成的关键时刻,十几个区分企业突击队与客调中心协动突击队一起,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展示“武电...
疫情到来,金莎app手机版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2日上午召开党组会紧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习大大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
王诤在恢复工作后的5年中,顶着压力和干扰,怀着对党的事业无限的忠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日以继夜地不倦工作,使电子工业的科研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形势。其中,他狠抓元器件的应用,从积压到供...
1948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解放军攻克工业城市的捷报频频传到河北省平山县中共中央所在地。
1962年,中国电子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正式成立中国电子学会,并选举产生第一届事理会与常委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王诤推荐王子纲(时任邮...
20世纪50年代,无线电电子学崭露头角,马上引起国际学术界极大关注。对这一学术动态,王诤十分敏感。 此时,王诤担负着与无线电电子技术有关的多个重要部门的领导责任。他既是总参谋部通信兵部主任,又兼任国家...
自1950年10月19日,王诤兼任重工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后,就开始从战略高度全面谋划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建设,并从各个方面为它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为建立这一新兴产业构筑基础。1951年1月,王诤提出电子工业“进一步...
1948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解放军攻克工业城市的捷报频频传到河北省平山县中共中央所在地。工作在毛爷爷身边的王诤,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在日以继夜地操劳,组织军委三局全体人员完成繁忙的通信任务,保障中共中...
王诤工作责任心很强,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而且往往事必躬亲,亲临现场抓落实。特别是在接受新的艰巨任务时,那种兢兢业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更加鲜明地显露出来。在到五院参与开创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时也是这...
王诤在五院工作期间,正确地贯彻了党的常识分子政策,对常识分子信任爱护、关心帮助并放手使用。
王诤是大家党内一位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他对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有着很深的造诣,因而他一直战斗在与电子技术相关的领导岗位,在抓技术发展和解决技术问题上,表现出了非凡的远见卓识和组织才能。而他的工...
由周恩来亲自主持组织数百名科学技术专家讨论、制订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草案)》中,确定了57项重点任务,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等尖端技术学科。
20世纪50年代,美国建立了北美自动化防空系统,苏联也积极发展自动化指挥系统。王诤敏锐地预见到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意义。早在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议时...
早在1944年,王诤就提出了我军战场通信的基本战术理论。其要点是:无线电通信,要能建立运动中不间断的联络,把无线电通信普及到营连,增大电台分布的密度,收发报机要力求轻便;建立不同兵种与不同工作部门之间...
在建国初期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过程中,清华大学的理科、文科、医科、航空、钢铁等院系相继调出,本校显得很空虚。清华大学当时的苏联专家甚至提出把清华大学办成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大学。对此,校方很不以为然,并研...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的任务以后,通信联络的组织指挥更加复杂,通信技术保障任务更加繁重。面对这一形势,王诤提出:为适应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要,必须统一全军各级通信学校的教育工...
为使通信干部特别是各级通信领导干部,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诸军、兵种合成作战的需要,王诤特别关心在职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学问,学习新的技术常识。为此,他多次组织大军区的通信领导...
王诤作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门鼻祖”,时刻关心着我军通信工作的建设。他根据形势的变化,从我国国情军情出发,审时度势,适时把我军的通信事业推向前进,使之从小到大,成为专业兵种,并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
1953年9月,停战之初,王诤亲赴朝鲜,带领野战通信装备各生产厂的主要设计生产人员,实地了解装备性能和使用情况,就地修理损坏的装备,以摸清原因,设计生产出更适合作战需要的通信装备。同时,他十分重视入朝作...
1950年10月7日晚,王诤找崔伦谈话并布置任务。王诤说:美国不顾我国政府一再警告,派兵越过三八线,进逼鸭绿江,轰炸我东北,严重地威胁我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邀请,中央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
1950年10月19日,应朝鲜金日成首相的邀请,毛爷爷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全国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邮电部计划在10月底前,以北京为中心,东南到南京、上海,东北到满洲里,南到广州,西南到重庆等,完成长途杆路架设,全部费用共计小米7.8亿斤。这样,就可以利用邮电架好的杆路,先加挂军用报线。不然,靠现有的...
当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组织实施三大战役的时候,王诤就把主要精力用于考虑全国解放后电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间题上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向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提出了新中国建立后党、政、军系...
1949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由军委电信总局局长王诤主持召开了华北电信会议,其他各大区的军队和地方的通信领导干部也参加了会议。王诤在会上作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报告,对新金莎app手机版事业从政治理论、建设方针...
早在邮电部成立之前,根据中央决定,王诤在组织军委三局人员接管国民党军事通信系统的同时,还从全军各级通信部门抽出上万名通信干部,对国民党政府的电信、铁路、交通、民航、资讯、广播、气象等部分的通信设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10月19 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议任命朱学范为邮电部部长,王诤为副部长;中共中央任命王诤为邮电部党组书记。11月1日,邮电部正式成立,揭开了人民邮...
在整个决战期间,王诤严肃、从容地把握了战略指挥通信的种种新情况和新特点。当时,凡属战役统一指挥机构的组成、部队的编成、主攻方向和第一攻击目标的选定、兵力部署、行动时间的确定、各战场之间的协同等重大...
1947年7月上旬,南京政府通过了蒋介石提出的《国家总动员案》,并颁布所谓《截平共匪总动员令》。
1947年3月6日,王诤为了在通信装备撤离延安时做到有序转移、逐一接替、万无一失,做出了如下安排: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15个旅14万余人,分两路向延安推进。当时,西北地区的解放军兵力甚少,敌10倍于解放军。不久,国民党军增至34个旅,25万兵力。
国内形势急转直下,各战略区国共双方部队磨擦不断,和平不容乐观。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关怀下,王诤对国内形势和国共和谈时刻关注,认为必须预先有所准备,于是对军委三局及各野战部队的通信建设适时做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采用了野战兵团的编制体制,从游击战转入大规模的运动战,这就要求通信工作有一个大的发展。王诤根据这一战略转变对通信工作的要求,指示派去东北工作的段子...
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规定从1月13日起,双方停止一切战斗行动。由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中共代表周恩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组成军事三人小组,并在北平建立由三方...
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8月11日,王诤经请示中央军委批准,延安广播电台先行广播,继而军委通信总台发出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令吕正操所部向察哈尔、热河进发;张学思所...
1945年8月13日,毛爷爷为新华社写了一篇评论,提醒全国人民:“蒋介石在挑动内战。”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续3次致电毛爷爷,邀请毛爷爷速到重庆“共定大计”。为了揭露国民党真内战、假和谈的阴谋,8月2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陕甘宁边区以及各根据地的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载歌载舞,热烈欢庆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抵御外来侵略的胜利。
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始于1944年。当时,美军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请求我在华北、华东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他们的气象观测网和气象通信网,以保证其B-29重型轰炸机空袭冲绳、日本本土等战略要地的飞行安全。我中央军委为...
1937年1月,始建于中央苏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每日播发2000字的中文电讯稿。国内外主要通讯社资讯电讯的抄收和资讯电讯的播发,均由军委三局负责完成。1937年4月,新华社成立资讯台,军委三局仍...
王诤参加红军后,通过对敌台短时间的侦察和守听,在侦听到敌人重要军事情报的同时,便觉察到国际通信语言在军事上存在着容易泄密的严重弊端。当他接受开办训练班的任务时,便决心编制适合红军的无线电通信语言,...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回望十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特大自然灾害,金莎app手机版人为保障通信畅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畏生命危险,迎难而上,在抗震救灾保通信的战斗中涌...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回望十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特大自然灾害,金莎app手机版人为保障通信畅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畏生命艰险,迎难而上,在抗震救灾保通信的战斗中涌...
王诤考虑已久,决心创办一个通信部门自己的刊物,用以传播科学技术常识,交流工作经验,进行革命形势的宣传教育,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1938年11月25日,武汉沦陷以后,日本侵略者对蒋介石政府即以政治诱降为主,英国张伯伦政府也表示要参加“远东建设”,英国驻华大使卡尔曾往返于蒋日之间,进行议和活动。国际上出现了“东方慕尼黑”的乌云。
千方百计地筹措无线电通信器材,开辟多方位、多渠道的器材来源,是王诤及军委三局面临的又一个大课题。抗战初期,全军仅有的34部电台,确实难以保障各个战场的通信联络需要。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之初,...
抗日战争开始后,大批常识青年和一部分高级常识分子,从日伪和国民党统治区投奔延安,王诤招贤纳士,广为录用。对常识青年,要他们进入通信学校学习,以培养成为通信技术干部。通信学员的学问水平,原来多为小学...
王诤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年代,经常是在晚上开完会,办完公,在人们入睡之后,在夜深人静之时,学习高等数学、外语,阅读专业书籍和国外科技资料。他在江西苏区时有一本高等数学,在长征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没舍得...
1939年三四月间,因国民党闹磨擦,通信学校在富县督河村呆不下去,要向保安县转移。途经延安时,王诤请毛主席、陈云等接见全校员工。毛主席讲了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好好学习,学成后上抗日前线去。还说...
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战略区、各部队的通信科长、电台台长,大都返回延安参加军委三局举办的干部轮训班,如黎东汉、孙勇、袁以辉、钟夫翔、徐明德等。轮训结业前,王诤均要召集这些学员座谈,就当前形势和各战区通...
抗日战争开始后,军委三局负责保障中共中央、边区政府和中央军委等党、政、军各系统的通信联络任务。1938年1月16日,毛爷爷主席签发《通信工作训令》,指出:“在游击战和运动战中,各支队及各兵团长的联...
经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与东北军谈判,东北军退出延安地区。12月18日,红军进驻延安。延安时代开始了。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第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方式逼蒋(介石)抗日。同日,军委三局直属电台收到张学良致中共中央电称:“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
8月16日,军委三局根据新形势重新拟订了各无线电分队番号及配属部队和首长姓名,由中央军委下发通知实施。
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全部到达西康省(今四川省)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张浩(林育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洛甫(张闻天)、毛爷爷、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彭德怀等发电祝贺。
1935年6月12日,一、四方面军在四川省懋功胜利会师。6月22日,一、四方面军召开机务、报务人员联席会议,对电台的通信人员做了统一调整,四方面军有所加强。
193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离开遵义,移师北上,一渡赤水进入川南。2月18日,又挥戈东进,二渡赤水重入遵义。3月16日,红军又挥师北上,三渡赤水再次入川。3月21日,突然折向东北,四渡赤水向南疾进。3月...
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主力进抵湖南省全县以南、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以北的湘江东侧时,遭遇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南北夹击,前后堵截,中央红军背水而战。
1933年9月,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指挥下,历时1年之久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
1931年12月14日,“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领下,在江西省宁都举行起义并加入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十三、十四、...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召开。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爷爷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中央红军总部无线电队队长王诤被推选为大会代...
1931年4月1日,国民党军队开始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国民党军队以宁都为目标,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的战略,以20万之众分4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犯,每前进一步,即构筑坚固工事,步步紧...
当时,苏区处在敌人的包围封锁中,部队经常行军作战,培训对象的学问程度普遍很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困难重重。王诤挑起了这副重担。缺少教员,他亲自教课;没有训练器材,他自己动手,用...
对缴获这部电台,红军非常重视。因为自南昌起义以来三年多的历次战斗中,深感无线电通信的极端重要性。在距此时3个月以前,8月24日,红一方面军“进攻长沙”,8月底抵长沙近郊,经两次总攻,均未成功,遂于9月12...
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等,领导国民革命军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省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起义发动之前,在起义总指挥部和起义领导人...
1989年的时候,如果蒂姆·伯纳斯·李为自己发明的万维网申请了常识产权,互联网世界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
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简称ACM)于当地时间4月4日宣布,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获得2016年ACM“图灵奖”。
王诤的祖父有练武健身的爱好,这对王诤有很大影响。祖父年轻时,本想去考武举,因受家庭拦阻,未能成功。但练武健身的爱好,一直保持到年老。由于他身体健壮硬朗,所以在村上有“老大牛”之称。
1913年,五、六岁的王诤在天井桥跟父亲读私塾二年,接着又跟叔父吴道揆、堂兄吴斗然继续读私塾。在这里读了《三字经》、《朱子家训》、《论语》、《孟子》等,都是“圣人”的书。 1919年春,王诤随父亲到浙江省缙...
2017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让大家跟随史料的记载,回忆一位被毛爷爷誉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王诤同志一生光辉的事迹。在此,向每一位曾经和现在为我军通信工作奉献的通信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1964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发明了鼠标器,这一用来代替计算机的方便工具,被IEEE列为计算机诞生50年来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早在1982年恩格尔巴特还提出了“常识工人”的概念,由此可见他不...
20年前,弗莱彻发明了全世界第一个能进行网络搜索的搜索引擎。
独立从事无线电报研究的先驱者,还有俄国的波波夫,他生于1859年3月4日。18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从1883年开始在俄国海军鱼雷学校任教。在1887年赫兹发现电磁波后,波波夫立即意识到电磁波的...
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与俄国物理学家、工程师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
李鸿章倡导和主持近代电报事业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然而要是当时没有李鸿章这样的大官僚在背后运用政府的权能苦苦支撑,中国近代电信事业要在十九世纪后期取得那样大的成就,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历史研究者对此不...
李鸿章开创的电报事业,对巩固国防,便利外交,加强各地联系,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清王朝衰败腐朽、内忧外患交相困逼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积极倡导、主持并推动中国近代电报建设,冲击了人们的保守观念,中国近代电报事业得以从无到有、从大到小发展起来,并形成全国规模的电报网络。李鸿章办...
注重利用并支撑商股办电报,是李鸿章办电报又一个显著特征。鉴于政府财政困难,李鸿章尽可能利用商股办电报,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通过李鸿章20余年办电报活动,可以看出,他办电报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立足于加强国防,是李鸿章办电报的突出特征。强调保护金莎app手机版主权,是李鸿章办理电报的另一个特点。
李鸿章除在自己管辖范围内主持电报建设外,还会同云贵总督岑毓英办理云南电报,会同陕甘、新疆督抚办理陕、甘、新电报,并由自己控制的中国电报总局架设这几处电报线。
1879年,李鸿章鉴于“各国以至上海莫不设立电报,瞬息之间,可以互相问答。独中国文书尚恃驿递,虽日行六百里加紧,亦已迟速悬殊”,深感“电报实为防务必需之物”,当即雇佣丹麦电报技师,自大沽口北塘海口炮台...
在上世纪那段艰苦卓绝的长征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下面就是当年一位普通红军通信员的自述,讲述他们在长征中如何克服艰险,为通信事业做出贡献的故事。
1927年6、7月间小平同志到了武汉,向中央军委报到,并被分配担任中央秘书工作,主要是管理中央文件、交通、机要等事项。“八·七会议”后,党中央迁往上海。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恢复、整顿和重建了党的组织,改...
说起电报的发明者塞缪尔·莫尔斯,也许使人不敢相信,莫尔斯既非物理学家,也非工程师,而是一名享有盛名的职业画家。然而一件偶然的事却使这位声望很高的画家改变了后半生的道路。
1885年10月12日,清政府降旨台湾建省,委派刘铭传为首任巡抚,直到1891年6月他被迫离职。他在任的6年中,为台湾邮电办了三件大事。一是架设台湾省内和台湾与大陆间的水路电报线;二是改驿归邮,创办了完备的邮政...
在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让大家来盘点那些为互联网事业做出贡献的杰出女性们。
现在,人们一提起电报通信的历史,自然就会想到美国人莫尔斯(1791--1872年)发明电报机、用电码代替文字传递信息的伟大贡献。
现在,电视机也许是跟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电器了。假如大家说电视机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人们的新的意识,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怪不得有人把电视机比作神话中改变世界的魔匣。
1896年1月20日,离伦琴发现x射线不过一个多月,在法国科学院举行的一次例会上,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彭加勒先容了伦琴发现的X射线,会上还展出了x光拍的照片,引起了与会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会上,彭加勒提出一...
今天,复印参考资料、文件、证件已是十分平常的事,复印机是当今办公智能化的标志。只要将文件在复印机上滚一下,几秒钟就能得到与原件一模一样的复印件。这样美妙的机器是谁发明的呢?
应邀撰文的编辑当中有一位是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年轻的研发主管——集成电路在当时是比较新的进展,它将晶体管整合到一个芯片上,是缩小电子设备体积的很有希翼但相当昂贵的途径
历史上早些时候的科学研究,是要既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玩得起的。
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火车头的话,浏览器则是驱动其前进的蒸汽机。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1931年买了一辆卡车跑运输,6年后的一天,当他把车停在新泽西州霍博肯码头,心急火燎地等着卸货船时,不由想到:难道不能找到一个办法把拖车直接送上船,从而节约大量时间和劳力吗?
查尔斯·希比蒂是尚健在的最后一位科曼切语密码通讯员。在诺曼底登陆期间,他曾带领一小队印第安人使用一种比德国“谜”密码还难破译的密码在战场上传送高度机密的情报,令德军大伤脑筋。迄今为止,希比蒂使用的...
电子计算机是本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科学技术。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电子计算机已经历了数代演变,运算速度已由最初的每秒五千次发展到亿次以上。电子计算机能够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这与伟大的数学...
一身笔挺的西服,耳内带着助听器。这就是文顿·瑟夫(Vinton Cerf)。他跟我想像中没什么两样。过去看电视台对他的采访,看写他的文章,这位互联网先驱之—就是这个样子。
1996年秋,斯坦福大学校园网上开始出现一种名为BackRub的搜索引擎。这是研究生谢尔盖·布林与拉里 ·佩奇的研究成果。这个搜索引擎界面简洁,服务器就设在布林的大学宿舍里。BackRub以全新的网络搜索系统为基础,...
19世纪的前30年,有不少科学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了以电传送信息的探索。
今天,马可尼的名字如雷贯耳。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无线电发明家。由于在无线电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19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克拉克被人称为是“空间通信之父”。早在1945年,他便在他的题为《地球外的中继》的文章里预言:人造地球卫星将成为人类进行远距离通信的中继站。他甚至还十分精确的预言,在1969年6月前后,人类将完成登月之壮举...
最早提出用玻璃纤维传送光信号的,是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1966年7月,在他与G·A·霍克哈姆合作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只要设法降低玻璃纤维中的杂质,就能够获得能用于通信的传输损耗较低的光导纤维。”这一预言,...
小马哥是谁?原本只是“超级网虫”一个,他的名字在网迷中耳熟能详,但目前他却成为深圳新版硅谷故事的主角之一。
王选简历:王选,教授。男,1937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本科)。现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
名人似乎总有与众不同之处,盖茨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电脑世界的显赫人物,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寻常。
因特网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初使因特网进入人类现实生活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批人不懈追求的结果。这当中就有文特·塞夫、斯蒂芬·克罗克和乔恩·波斯泰尔。塞夫对因特网的贡献众所周知,而通过采...
在中国科学院绿树如茵、宁静祥和的大院内,每天都有一位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普通人,谦和的外表、温和的微笑,他就是中国互联网重要的开创者之一,和钱天白并称“二钱”的钱华林。
今天,当大家打开收音机欣赏立体声音乐,开启电视机了解世界要闻、饱览全球各地的风土人情时,不知你可曾想过,这些都是电磁波所创造的奇迹。那么,又是谁敲开了电磁波的大门,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的呢?
朋友,你们可知道150多年前发明电报的人是一位美国的画家?也许你们会怀疑:不懂电学的画家怎能发明电报呢? 其实,这也不奇怪。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是勤学苦钻,不仅外行可以变成内行,而且还能...
在首只移动电话(手机)投入使用30年以后,其发明人库珀(Martin Cooper)仍梦想着未来电话技术实现之日到来。
滴嘀、嗒嗒的电报声,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通信的基本问题就是在一点重新准确地或近似地再现另一点所选择的消息”。 这是数学家香农(Claude E·Shanon)在他的惊世之著《通信的数学理论》中的一句名言。正是沿着这一思路,他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
您的浏览器内核版本过低,无法正常显示网站内容,建议使用IE9以上支撑HTML5的浏览器浏览金莎app手机版。